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市委书记访谈录|专访启东市委书记杨中坚:推动全要素接轨上海、全方位服务上海、全市域融入上海取得新成效

  • 职场
  • 2025-07-31 19:00:03
  • 33

【访谈摘要】

江苏启东市委书记杨中坚

►“十四五”以来,启东始终把交通一体化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先行领域,吕四港全面开放运营,“2+2”码头、重装码头对外开放获批。

►加快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北岸先行区建设,深化启东配套浦东产业园、上海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生命健康科技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

►深度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建立浦东·启东跨江融合生命健康产业联盟。

►启东长江口北支“生态岛”试验区项目获批省级试点、南通唯一,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全省领先,列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5位。

►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进一步做优圆陀角旅游度假区、江海澜湾旅游度假区等重点片区功能配套,推动上海都市游与启东江海风情游双向互动,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首选地。

“2+2”码头东港区。

启东三面环水,形似半岛,东海、黄海在此分界,万里长江由此入海,拥有江海岸线185公里,靠江靠海靠上海是启东最大的发展优势。近年来,启东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叠加的绝佳机遇,深入实施接轨上海战略、向海发展战略,发挥上海北翼首站优势,扛牢跨江融合首位担当,积极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北岸先行区建设。

“2+2”码头全景。潘杨 摄

近日,澎湃新闻专访启东市委书记杨中坚,探讨新机遇下启东融入上海的发展之道。杨中坚表示,启东靠江靠海靠上海有先天优势,将切实以“协同共建”深化“融合共进”,推动全要素接轨上海、全方位服务上海、全市域融入上海取得新成效。

以交通共联推动规划同图

澎湃新闻:启东作为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区“大都市区”规划范围内唯一全域覆盖的县级市,同时正加速构建包括北沿江高铁、崇启公铁大桥等在内的“5条进沪通道”。在您看来,启东这种“双核心”优势(地理核心+交通枢纽)将如何具体转化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特别是随着吕四港运营深化和跨江通道密集落地,启东在赋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及重塑长三角经济版图中,将扮演怎样更关键的角色?

杨中坚:2022年9月,沪苏浙两省一市联合印发了《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将上海大都市圈的规划范围确定为上海以及周边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嘉兴、湖州、宁波、舟山在内的“1+8”城市市域行政范围。2024年以来,上海大都市圈实现从“1+8”到“1+13”的升级(新增盐城、泰州、杭州、绍兴和宣城)。根据《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上海大都市圈确立了大都市区、联动协同区、区域协作区等三个由内而外的空间规划层次,无论大都市圈范围如何变化,启东一直处在最核心的大都市区规划范围。“十四五”以来,启东始终把交通一体化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先行领域,吕四港全面开放运营,“2+2”码头、重装码头对外开放获批,2024年完成吞吐量集装箱15万标箱,件杂货306万立方米。洋吕铁路全线开通,“公转铁”“公转水”实现无缝衔接,与上港集团、省港口集团、南通港口集团合作运营,组建江苏沪通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协同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抢抓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实施等机遇,北沿江高铁加快建设,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工程超三分之二,沿海高铁新通道启东段启动研究,S11通沪高速和上海S7沪崇高速对接加快推进,加上原有的崇启大桥,未来启东将有5条通道连接上海,30分钟即可通达上海、苏南。

在建中的崇启公铁长江大桥。潘杨 摄

以产业共链推动发展同频

澎湃新闻:近三年,启东成功吸引了大量上海项目,尤其是泛半导体和生命健康产业项目占比极高。请谈谈启东从哪些领域发力,以进一步强化与浦东及上海在产业链上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在长江口协同区北岸先行区和几个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运营中,确保“长三角高端制造业协作首选地”目标的实现?

杨中坚:实施深入对接浦东三年行动计划,设立启东市对接上海(浦东)联络办公室、启东中学(上海)校友会,实行驻沪招商局、联络办、校友会、商会“四合一”联动机制。近三年,落户的亿元以上项目中,来自上海的有115个,占比37%,重点产业泛半导体项目约七成来自上海,生命健康产业项目超八成来自上海。加快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北岸先行区建设,深化启东配套浦东产业园、上海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生命健康科技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深度嵌入上海、苏南产业链,清单化、项目化推进产业转移承接、配套衔接、供需对接,探求更广领域联盟结盟,努力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打造长三角高端制造业协作首选地。

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城。潘杨 摄

三是以平台共建推动创新同享

澎湃新闻:启东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扮演了独特的“科创支点”角色。您认为启东能成为沪苏科创资源高效流动的“破壁者”,最关键的是在机制上实现了创新突破,这些“启东经验”为长三角县域城市承接核心城市科创辐射提供范本,能否列举一些案例?

杨中坚:深度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建立浦东·启东跨江融合生命健康产业联盟,北大生科华东产业研究院获批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项目,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上海大学长江口新能源概念验证中心、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等投入运营,长三角高校研究机构启东集聚区初具规模。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通分中心启东基地揭牌,在沪离岸孵化器“启东(上海)协同创新中心”投入使用。举办百企联百校工程、“沪启”科技成果直通车等产学研活动,全市70%的制造业规上企业与上海高校院所有产学研合作。

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潘杨 摄

以生态共保推动环境同美

澎湃新闻:启东作为江海生态带上的交汇点,“十四五”期间在长江口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PM2.5全省领先等显著成效。我们注意到启东创新建立了长江禁渔联动机制等跨区域协作模式,请问:在崇启“联防联治区”建设中,最具突破性的协同机制是什么?作为南通唯一的省级“生态岛”试验区,下一步将如何发挥交汇点优势打造“生态绿心”样板?

杨中坚:《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提出建设长江生态带和滨海生态带,启东处在两条生态带的交汇点。“十四五”以来,启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毫不放松抓好“长江大保护”,高标准组织实施长江口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安全环保整治全面完成,启东长江口北支“生态岛”试验区项目获批省级试点、南通唯一,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全省领先,列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第5位。积极策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全面落实“东平—海永—启隆”城镇圈协同规划,加快推动崇启环境“联防联治区”建设,探索建立了长江禁渔联动长效管理机制、长江流域打击非法捕捞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合力打造长江口“生态绿心”。

生态启隆。潘杨 摄

以民生共享推动幸福同质

澎湃新闻:沪启同城化在医疗、交通等领域取得“一卡通”“儿科分院”等实质性突破。我们关注到,在现有35家名医工作室基础上,下一步医疗协同会否向疑难重症诊疗延伸?作为“不是上海、却在上海”的实践者,启东将如何利用两大旅游度假区深化沪启文旅融合,具体有哪些创新性互动项目正在筹划?

杨中坚:“十四五”以来,我们坚持以更强的匹配度和承载力推进沪启同城化,推进城市功能再完善、人文交流再拓展、政务服务再扩围、医疗合作再加码,吸引更多上海高端人才来启创新创业,让“不是上海、却在上海”的同城感受更加真切。开通2条沪启人才专线、5条健康专线,每天共有100多个班次往返上海,沪启公共交通实现“一卡通”。扎实推进“医路沪通”行动,上海地区普通门诊、门诊统筹、住院医疗费用实现“一站式”结算,建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启东分院,引进35家长三角名医工作室,启东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服务。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引领,进一步做优圆陀角旅游度假区、江海澜湾旅游度假区等重点片区功能配套,推动上海都市游与启东江海风情游双向互动,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首选地。

启唐城夜景。潘杨 摄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