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张瑜:看股做债→股债反转——居民存款搬家“三支箭”的研究脉络

  • 情感
  • 2025-07-27 23:38:03
  • 4

  来源:一瑜中的

  核心观点

  中国居民存款的“存”与“花”是最近几年的宏观核心矛盾——其决定了经济循环、货币政策、股债关系,我们称之为“三支箭”。对于“三支箭”核心指标关系的梳理,只要居民从“超额存”到“正常存”到“花”的趋势不逆转,我们基本可以判断——当下循环最差时正在过去、货币最宽松时正在过去、债相对股性价比最优的时候正在过去。或许过了一段时间回头望,今年就是大类资产的转折形成年,“转折”往往是在一段时间中逐渐形成共识的。

  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大概率只有看股做债,没有股债双牛。三支箭的背后,对应我们以下核心递进的思考逻辑:

  1、居民存款正在经历从“超额存”到“正常存”再到“花”的变化。居民只要结束“超额存钱”,无论钱去消费、金融投资等对经济都是循环的改善。虽然经济循环、物价等向上弹性仍需期待,但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

  2.居民存款的“花”和腾挪存在脉冲性,可能初期不平稳,大概率带来非银存款异动。

  3.非银存款作为“欠配”资金,其异动就有推升资产价格快速抬升的可能。

  4.站在政策当局视角,资产价格上涨越快,金融监管部门在预防资金空转和促进脱虚向实的政策要求之下,有一定对冲的政策本能。居民存款“花”的越顺畅,货币政策越易紧难松。

  52024年理财子、保险等大类资产机构的收益靠债牛支撑。2025年,当债券收益率进一步大幅下行空间有限的背景下,理财子和保险等机构为了应对负债端的KPI,存在配置上股债切换的动能。

  6、我们提示当下股票相比债券的性价比、配置吸引力等核心指标都已显著回升。过去两年,多债空股的交易策略或正在逐步反转,需要开始重视权益相比债券的配置价值。

  7.我们提示,本轮股债性价比的反转会比以往经济周期启动的略早(宏观物价与利润弹性尚未明确之前,就已出现了股债夏普比率差值的回升)。核心的原因在于,本轮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市政策介入明确,提前降低了股票波动率,也就等于提前抬升了股票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此关键因素,投资者需客观重视。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超预期,财政政策超预期,海外关税扰动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宏观研究中,如何把握大类资产的变化是极其重要的。不同的宏观背景下大类资产的变化存在不同的主要矛盾。我们认为2025年大类资产的主要矛盾在于居民存款的流动,即居民存款的从“存”到“花”

  存款在不同部门含有不同的经济含义企业是生产部门,存款在企业手里会推动生产投资行为的改善,因此旧口径的M1M0+单位活期存款)是PPI同比和工业产成品库存同比的领先指标;非银机构是金融部门,存款非银金融机构手里意味着非银部门“欠配”的状态,所以非银机构新增存款规模与权益市场的成交金融趋势一致;政府是调节分配部门,存款在政府手里影响了政府的调节和再分配的能力;上述三个部门在经济循环中会将存款逐步转移至居民部门,而居民是盈余部门,存款越多的淤积在居民手里,意味着居民当期的收入不愿意形成跨期的支出,那么未来上述三个部门就会面临可支配资金稀缺的困境,这自然影响了后续经济运行效率。

  20226~20248月,居民新增的存款占新增M2的比重一路攀升,最高点甚至超过了次贷危机时期,这代表居民存款持续处于“存”的状态。20249月过后,居民新增存款占新增M2比重开始趋势性回落,这意味着居民存款迎来“花”的阶段。

  上述居民存款从“存”到“花”的变化,自然会影响我们对于宏观逻辑的判断。因此,202412月,我们发布报告《坐在居民存款的“火山口”》提示市场过去几年居民由于“资产荒”的影响,形成了大致40万亿的预防性存款,一旦居民风险偏好有所修复,这股力量的释放方向大概率将会主导宏观主要矛盾。2025年开始,我们依据居民存款“火山口”这一线索,逐步形成从经济,到货币政策,再到股债关系的一系列判断。在此我们整理了我们的思考历程,与各位投资者分享探讨。

  一、居民存款的“存”与“花”,经济循环的“弱”与“强”

  首先,结合开篇的论述,居民存款的“存”与“花”是影响经济循环的最重要因素。疫情过后,居民存款持续增长,2016~2019年,居民存款存量的复合增速约为10.5%2022~2024年,居民存款的复合增速约为13.9%收入增速平稳的背景下居民存款增速大幅抬升,这自然意味着居民减少了其支出的规模。结合我们报告《坐在居民存款的“火山口”》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居民存款的增长并非因为其减少消费,而是在房价,股价,PPI价格的共同走弱的背景下减少了投资性支出。因此,我们将这部分存款定义为居民的防御性存款。

  居民较高的防御性存款对经济运行造成拖累。202311月我们的报告《政府加杠杆,等于宽货币;私人加杠杆,才是扩信用》首次提出了【企业居民存款剪刀差】这一指标,我们认为企业给居民发放工资或分红,居民用该收入进行投资或消费。如果企业存款增速较居民走高,意味着居民部门投资消费意愿改善,资金流入企业,推动企业生产投资;但如果企业存款增速较居民回落,意味着居民部门减少投资消费支出,资金沉淀在居民的存款账户,企业资金流入减少,生产和投资行为自然遭受冲击。历史经验来看,这一指标领先PMI大致半年左右,领先上市企业利润大致一年左右,是我们研判经济运行的重要先行指标。站在上述视角下,过去两年经济循环偏弱正是由于居民积攒了过多的防御性存款,本来应该通过投资(买房,一级市场投资)流入企业的资金淤积在居民存款账户上,由此导致经济循环持续偏弱,货币流通速率持续偏低。

  2025年的变化在于,居民积累防御性存款的态势似乎有所扭转。随着自上而下“稳定资产价格”预期的确立,我们看到了【企业居民存款剪刀差】自20249月以来持续向上修复,资产价格上涨推动居民存款花出,经济循环最悲观的时间段似乎已经过了。居民只要结束“超额存钱”,无论钱去消费、金融投资等对经济都是循环的改善。虽然经济循环、物价等向上弹性仍需期待,但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

  二、居民存款的“存”与“花”,货币政策的“松”与“紧”

  其次,我们发现居民存款的“存”与“花”会影响货币政策态度20251月,我们的报告《如何评估货币政策的“择机”》以及3月我们的报告《居民存款搬家与央行宽松的“跷跷板”》对这一逻辑进行了讨论。

  在居民预防性存款积累期间,居民收入更多地转化为居民的预防性存款,更少地用于消费投资行为。如果居民不消费投资,企业的利润和融资规模势必减少,由此影响其投资采买行为,进而拖累经济增速。在此情境下,政策当局为了稳定经济增速,央行加大货币投放的必要性加强。货币政策取向适度宽松,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刺激贷款的方式带动企业融资,进而支撑实体经济,稳定金融资产价格;

  当居民预防性存款的释放期间,居民当期的收入更少地转化为存款,更多地用于消费投资行为。此时居民加大消费投资,企业的利润或融资规模有望增加,利润驱动下其投资采买行为的活跃度提升,经济增速向上,央行宽松的必要性客观降低。特别是如果居民存款搬家的资金过度流向非银机构,资金淤积在非银机构意味着资金空转较为严重,此时央行更会压制资金利率的回落,因为资金利率过低会带来杠杆,而杠杆过高容易推升资产价格泡沫,积累系统性风险。

  2025年的变化在于,随着居民存款从“存”到“花”,企业和非银存款规模持续抬升,利润预期逐步改善,央行货币进一步宽松的必要性客观降低。一季度权益市场在Deepseek主线推动下趋势向上的过程中,我们观测到银行间利率持续向上,这似乎也对我们上述的逻辑形成了验证。而二季度银行间利率较为宽松的原因在于,本轮居民存款搬家主要靠政策推动,因此二季度关税扰动+权益市场缺乏主线的背景下,央行通过加大货币投放来稳定资本市场信心。我们理解,后续一旦权益市场形成新的交易主线,银行间利率或有再度趋势抬升的可能。整体来看,在居民存款开始搬家的背景下,对于央行而言,调整不同部门持有货币的结构(发展直接融资)或许比加大货币总量投放更重要。

  三、居民存款的“存”与“花”,股债关系的“同”与“反”

  第三,居民存款的“存”与“花”会影响我们对于“股债双牛”还是“看股做债”的判断。我们20256月的报告《看股做债,不是看债做股》重点对股债关系进行了讨论。

  当居民存款的“花”作为流动性主要矛盾的时候,股债交易大的逻辑是看股做债带来的股债跷跷板——股票表达风险偏好风险偏好带动居民存款搬家居民存款搬家带动非银存款提升非银存款存在脉冲性央行对冲空转的警惕银行间资金易紧债券下跌;

  当央行货币宽松为流动性主要矛盾的时候,股债交易大的逻辑是看债做股带来的股债双牛——央行大幅宽松银行间充裕带来非银存款提升无风险利率下行+非银存款提升股票估值与增量资金双击,债券随着资金利率宽松同步走牛。

  2025年是由居民存款的“花”所主导的流动性宽松,结合我们居民存款的“花”与央行货币政策“跷跷板”的判断,我们认为看股做债是当下主逻辑,股债双牛或只是小阶段性的。股向上突破表达风险偏好,债券承压概率大;股向下突破表达风险偏好,债券上涨概率大;股市趋势未明呈现箱体低波震荡时,债券也箱体震荡为主,此时股债跟随央行的一些流动性高频操作,可能在较短周期维度(周度、旬度)形成股债双牛现象。

  那么看股做债的背景下,股和债谁是更好的资产呢?结合我们20257月的报告《中国股票配置价值已打开》我们认为2025年应该要重视股票相比债券的配置价值

  资产的好坏不止是观察资产绝对的回报,更要关注资产的波动和回撤,即资产的夏普比率。夏普比率是衡量承担每单位风险所获得的超额收益的指标。2022~2024年,债券是比股票更有性价比的资产。背后原因在于,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悲观预期下,股票的回撤和波动明显更大,对应其夏普比率较债券明显回落。2025年的变化在于,股票较债券的性价比明显抬升。“稳股市”的政策基调之下,政策主动出手分摊了股票资产的风险,限制了股票市场风险的向下表达,大幅降低了股票的下行波动和回撤,由此推动了股票的夏普比率较债券快速抬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以来,股债夏普比率差值已与股债价格走势出现十年级别的大背离,这意味着股票相比债券的性价比、配置吸引力都已显著回升,但股债价格的反应偏滞后。叠加宏观条件(中美经贸博弈逐渐脱敏、全球需求稳定、中国宏观风险大幅缓释、十五五产业主线释放在即、反内卷边际助力供需均衡)而言,需要开始重视权益相比债券的配置价值。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