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做爆款、造IP,外滩新媒体年会跨界圆桌共谋破圈新路径

  • 职场
  • 2025-07-25 23:57:05
  • 15

由上海报业集团澎湃新闻主办的“变革·新生”2025外滩新媒体年会于7月25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主流媒体、学界专家和业界伙伴的代表共同参与年会相关活动。

围绕“多维内容生态中的用户吸引力法则”话题,微博执行总编辑、媒体合作部总经理于琪,财经专栏作家、新媒体“财经无忌”创始人陶魏斌,听花岛副总裁、总编审臧楠,遥望科技商业化&综艺影视总经理余龙与澎湃新闻互动新闻部总监张凌开展跨界圆桌讨论。

2025外滩新媒体年会跨界圆桌

微博作为开放式广场,如何平衡算法推荐与人工热点干预?当“流量爆款”与“公共价值”冲突时,取舍标准是什么?于琪讲述,无论推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的内容,平台希望的不是向下迎合用户,而是贴近用户兴趣的同时,向上提升用户的认知,背后折射的其实是平台希望跟媒体共同改善内容。

“我们怕的不是巷子深,我们怕的是酒不香,怕酒没有爱好者,也怕酒在合适场景下不出现。”于琪说,“其实在现在的网络环境条件下,怀才不遇这件事很难发生,或者发生的概率很低,偏差可能来于自我认知的偏差或者你跟环境之间不适配的偏差。”

于琪解释,一条优质内容的传播效能提升,需要多方合力:既要获得行业内部认同与跨圈层受众的推举,也需在中心化场景中持续贴近曝光;同时,平台方通过内容挖掘、标签体系等策略不遗余力助推。在此协同机制下,当内容适配力持续优化,平台放大效应不断增强时,内容的传播广度会实现跃升。

线上内容依赖算法的精准推荐,而线下场景的内容输出则依靠用户随机触达,即“偶遇”用户。对于这种非标准化流量,内容方应如何理性评估其价值?

陶魏斌认为,内容方能否把这种“偶遇”的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就在于能否从线上通过内容、形象打造,给品牌带来良好的传播。受众看到线上传播之后到线下体验、打卡,这些内容又反馈到线上,形成线上线下的闭环,最终能够让产品或者品牌、内容让更多人了解、熟知。比如迪士尼动画片的内容既吸引了很多线上用户,又通过乐园的形式把这些人群更好地反馈到线上线下的闭环。“和用户更近一点,才能产生好的内容。”

如何打破短平快的流量法则,孵化出有影响力的IP?臧楠以短剧运营为例进行分析,她说,短剧最独特的吸引力在于其精准地捕捉了用户的情感,可以以最小的成本,来撬动最大的情感杠杆。短剧还有集聚社交传播属性,具有天然的社交话题性。用户转发分享的时候不仅可以满足表达需求,也获得了圈层身份认同感。

对于内容如何破圈,臧楠说,“破圈是门玄学,不是想破就能破的,但是在我们团队内部,一直有一句话叫‘用户中心制’。”听花岛通过复盘用户趋势总结出以下创作原则:从那些在社交媒体有高赞评论的、自己和周围人喜欢的作品以及爆款影视综艺、媒体报道的时事热点里面挖掘好的内容创作方向。

那么,数据如何指导内容优化?打造IP如何避免用户倦怠?余龙讲述,遥望科技做内容,非常在意IP跟粉丝的关系,这部分要用数据洞察,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内容定制,公司旗下每个IP都会按照这种方式去做。

“当我们有了一个IP,把‘泼天富贵’接回来以后就是私域运营,你要持续不断地创新,做到跟粉丝和消费者的互动,做出不同内容的创作,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点。”余龙说,“美好的作品永远都不会过剩。”

有话要说...